“然力足以至焉,,于人為可譏,而在己為有悔,;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,可以無悔矣,其孰能譏之乎,?”經(jīng)濟學院經(jīng)濟20-3班何劍林說,,《游褒禪山記》中的這段話一直激勵著他不斷向前。
本科期間,,何劍林曾獲國家獎學金,、云南省政府獎學金、云南財經(jīng)大學紅河獎學金“好學獎”,,獲評云南省三好學生和云南省優(yōu)秀畢業(yè)生,,獲美國大學生數(shù)學建模競賽Meritorious Winner和2022“外研社·國才杯”全國英語寫作大賽初賽一等獎等,以獨立作者身份發(fā)表SCI三區(qū)期刊論文1篇,、EMFRM 2022會議論文1篇,。四年累計GPA為3.88/4.00,專業(yè)排名為1/167,。
“要先明確目標,,清楚自己想要的結(jié)果,再以此為導向分析過程,、制定計劃,。”在何劍林看來,,執(zhí)行計劃時,,應根據(jù)事情的輕重緩急合理安排,將最重要的任務放在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完成,。他認為,,大腦會傾向于優(yōu)先處理那些看似輕松的任務,但這并不會真正成為前進的動力?!懊鎸^為繁雜的任務時,,學會將其細分成可操作的小步驟,可以有效緩解心理壓力,,使人更有動力去執(zhí)行,。”
“在面對失敗時,,我們可能會感到沮喪,,但與其被負面情緒裹挾,不如讓它成為你前進的燃料,,幫助你變得更強大,、更有彈性?!焙蝿α终J為,,所遇到的挑戰(zhàn)恰恰是積累經(jīng)驗、激發(fā)創(chuàng)新的機會,。冷靜分析問題,、反思方法、找到新思路,,能幫助人們不斷前進,。在學習中,遇到復雜知識點或高難度課題時,,與其退縮,,不如將其視為提升自我的契機,激勵自己深入思考,、積極尋求幫助,。堅持這種心態(tài),人就會逐漸變得更有韌性,,也更能自信地面對未來的挑戰(zhàn),。
《勸學》中有言:“君子生非異也,善假于物也,?!焙蝿α终J為,在前行路上,,假物之力同樣重要,,但是,這不應該僅僅是依賴,,更應該是智慧地選擇和使用,。在AI技術迅猛發(fā)展的今天,,人們在利用其提高效率的同時,也要保持創(chuàng)新精神,,學會站在前人肩膀上實現(xiàn)突破,。
探索真理的路悠遠而曲折,,“志”“力”“物”三者缺一不可,。唯有立下宏偉之志,擁有無畏艱險的毅力和健康的身體,,同時善假于物,,并掌握足夠的知識,才能領略到無限風光,,探索到事物的本質(zhì),。這是何劍林對學弟學妹們的建議。
記者 曹越 馬春璇